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红楼之开国篇在线阅读 - 第259章

第259章

    ??其他的,不知道,等发生了再说。

    ??反倒是士绅人家,涉及自己利益,都盯着滁州军动静。

    ??看不明白。

    ??城门不开,可滁州军也没有清算哪一家。

    ??只罗千户带人抄了凌家。

    ??两家血仇在前,这也是大家意料之中。

    ??那晚上是不是该宴请大家、安抚拉拢了吧?

    ??没有,统统没有。

    ??没有帖子,也没有人传召。

    ??“这是怎么了?”

    ??“又有几千兵马进城了!”

    ??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没有什么意思,霍五暂时没空理会他们。

    ??杜老八下午转了一圈,打听了最好吃的馆子。

    ??霍五就打发人将主厨招来,置办了几桌席面。

    ??给霍宝、水进等人接风洗尘,也算提前给老知州、罗千户践行。

    ??老知州早已换下官服,穿着半新不旧的儒衫。

    ??待看到霍宝斯文有礼模样,不类其父,又待林师爷师礼,老爷子笑得更坦然。

    ??罗千户这里,看了霍宝好一会儿,低声跟水进询问了霍宝年岁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??水进很是机灵,立时道:“别看小宝小,可早让邓爷瞧上,六月里两家亲上加亲,换了定礼!”

    ??罗千户看着水进不应声。

    ??水进讪笑,提了酒盅道:“来,我敬罗兄一盅!罗兄只管放心,咱们五爷既应了你看顾侄儿们,就不会允人欺负他们。”

    ??罗千户这才提了酒盅,与水进碰了杯,仰脖饮尽。

    ??邓健座次仅次于霍五,身份在那里摆着。

    ??罗千户没有再多事。

    ??水进很是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??这罗千户除了三子,还有一长女,年岁与秀秀相仿。

    ??要是他真的说出点儿什么来,倒是让人为难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当晚,盯了知州衙门的各家各户,就得了消息。

    ??老知州已经命人收拾了行李,准备次日返乡。

    ??滁州军当晚小宴,就是为老知州践行。

    ??罗千户那边,没有动静。

    ??大家先是紧张,随即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??老知州年岁在那里摆着,这淮南道已乱,想要返乡保平安也说得过去。

    ??还有罗千户在。

    ??大家还有主心骨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次日一早,几辆马车从知州衙门里出来。

    ??早已等着的士绅,都凑了上来,后头是乌怏怏的和州百姓。

    ??霍五、邓健等人亲自出来送老知州,见此颇为意外。

    ??牛清带了紧张,连忙带人,将几位首领护在中间。

    ??霍宝站在老爹身边,很好奇了。

    ??因为他看见了一物。

    ??万民伞。

    ??这是官场礼节,表示地方百姓不舍父母官的。

    ??好像还有什么脱靴礼。

    ??如今和州已经不是朝廷的天下,地方士绅父老还能这般相送老知州,可谓人心如镜。

    ??看着披盔戴甲的兵卒,士绅百姓略迟疑,却是依旧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??他们不敢直接奉承滁州军,却不碍他们来送老知州。

    ??老知州主政和州十年,政通人和,大家都念他的好。

    ??和州富庶,多赖老知州德政。

    ??就算老知州不是正常致仕,可这番都是为了保全和州生民,大家不舍老知州的心是一样的。

    ??连夜准备的万民伞,由城中几位耄耋之年的耆老,亲自送到老知州面前。

    ??为首那耆老年将百岁,堪为人瑞,颤颤悠悠走向老知州。

    ??老知州连忙扶了老人家:“怎么连您老都惊动了?”

    ??“那年老父母来,老朽八十八,来接是小老儿之幸……如今老父母走,小老儿九十八,还能相送,亦是老朽之幸……”

    ??耆老扶了老知州的胳膊道:“大人是积德之人,以后定会惠及子孙……祝老父母此去,山高水长,平平安安……”

    ??士绅百姓不知何时都跪下,齐声道:“祝老父母此去,山高水长,平平安安……”

    ??老知州,潸然泪下。

    ??第153章 和州之和

    ??阖城士绅百姓从州衙,送到城门口。

    ??从城门口,又送出去十里到长江渡口。

    ??目送老知州上船,船只渐行渐远,直至不见。

    ??士绅百姓,才扶老携幼回城。

    ??然后发现,城门不关了。

    ??大家惊讶一下,就撇开不去想了。

    ??嗯,不关才对,这才是和州。

    ??和气的和,日子恢复太平了。

    ??……

    ??渡船上,老知州回到船舱,看着眼前五彩斑斓“万民伞”,心潮激荡。

    ??与那种整齐规整,都是绸带做的漂亮的“万民伞”不同。

    ??这个万民伞上边密密麻麻、重叠无数层的带子,五花八门。

    ??有簇新绸缎,有更精致的缂丝,更多的是布条,一指粗细、两尺多长,甚至还有些布条已经褪色,是两、三段短布条接起来的,夹杂在其中,并不显得突兀,反而十分和谐。

    ??几位耆老说了,这是和州士绅子弟,连夜走访城中各家各户,说了老知州要归乡,大家准备万民伞之事,无一户拒绝,都是出了布带。

    ??老知州摸着这布带接头,跟旁边长子唏嘘道:“为父游宦三十年,行迹四州,做了三地父母官,今日才见真正的万民伞是这等模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