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- 玄幻小说 - 半途在线阅读 - 半途 第7节

半途 第7节

    第11章 题

    “今天太谢谢你了,麻烦你跑这么远。”盛席扉已经不知是几次向秋辞道谢。

    秋辞说:“我也没做什么。”

    他这一句话让盛席扉更加惆怅。秋辞确实只是说了几句安抚的话,帮忙送了一趟人,可就是这两点,家里那一帮长辈就没人肯做。不但不做,还火上浇油。

    “那天虞伶的父母过来,就吵起来了。当时有我和我爸拦着,没有吵太厉害,但是他们人走了以后,我爸又跟我妈吵起来……我长这么大,头一次见我爸发脾气,还是发那么大的火。”

    秋辞倚着椅子背,看盛席扉躬着腰,问:“他们为什么吵?”

    “……我爸说女孩子家里不想结亲了,那也不用变成仇人,嫌我妈太得理不饶人,说话难听,然后就稀里糊涂扯到别的事上,越吵越厉害,然后就……我爸突然就说不出话了,然后就倒了。”盛席扉用双手搓了搓脸,“我爸以前从没有这样过,他一直都是好脾气……他手术醒过来以后,刚能说话,第一句话就是要离婚,今天进去探视的时候也是句句不离这个。我妈特别受不了,我爸那边的亲戚就觉得我爸这样是我妈害的,跟她吵,我妈那边的亲戚就觉得他们欺负人,过来帮我妈撑腰。”他重重地叹了口气,“都是添乱!”

    “你爸爸醒来以后状态还好吗?”

    “还算好,医生说清醒得早就是好征兆,醒来也能开口说话,虽然吐字还不太清晰……”盛席扉低头沉思了一会儿,“可能我爸是真想离婚吧,不是因为得这个病糊涂了。”

    “那……你打算怎么办?要劝徐老师接受吗?”

    盛席扉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,“等我爸病情稳定再说吧,现在怎么也不能再让他着急了……”他发了好久的怔,又说:“我一直觉得我爸和我妈感情很好,我妈虽然脾气急,但配我爸这样的好脾气正合适。其实我妈才是有高血压的,我平时总担心我妈会得这种急病,我爸一直都挺硬朗,既不抽烟也不喝酒……我上网查,看到有医生说没有高血压的人得脑出血,可能是长期抑郁导致的……我就想,我爸是长期抑郁吗?他特喜欢养花,整天安心捣鼓他那些植物,养得特好,我一直觉得他特别有生活情趣……他是不是其实过得不开心?”

    秋辞想了想,说:“同样是喜爱自然,李白的‘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’,和陶渊明的‘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’,不一样。你爸爸脾气好,也许只是因为他周围的人都脾气不好,而一个家里必须至少有一个脾气好的才行。”

    盛席扉扭过头来,坐直了。

    秋辞看着他由远及近的脸,有些后悔自己刚才那样说,他应该用多数人的说话方式。

    而盛席扉看着秋辞,像是看到了一道有些头绪但又无法组织起答案的语文阅读题,潦草读过一遍后又不自觉回到第一段从头读起。过了半晌,他终于想明白秋词的意思了,有些痛苦地皱了下眉,“我应该多关注一下我爸的内心……”

    秋辞安慰他,“这不能怪你,子女总是无条件接受父母的一切,不论好的还是坏的,都不会想太多。”

    盛席扉又开始用读题干的眼神看秋辞,看得秋辞感到自己的面部皮肤对视线越来越敏感,直想把头转开。

    盛席扉忽然醒过神般地眨了下眼,倒先转过头目视起前方,两人都陷入了成年人不小心交浅言深后的尴尬。

    盛席扉比秋辞先缓过来,找到一个自认为距离适中的话题:“我听我妈说,你父母都是语文老师。”

    秋辞没想到徐东霞还同他提起自己的家庭,只是“嗯”了一声。他觉得也许徐东霞还说了自己父母离婚的事。

    “但是你小时候不住我们那个院儿是吗?”

    秋辞又“嗯”了一声。

    “那真可惜,你要是小时候就搬过来,咱们肯定能玩儿到一起。”

    秋辞扭头看盛席扉,认真地思考起来,“那不一定,我比你小两三岁了,男生不和比自己小的玩儿。”他在交朋友这方面一直运气不好,家属院里的男孩子要么比他大,要么比他小,更何况他还要练琴,能出去的时间很少,就一直没能找到长期的玩伴。

    “哪有那规定,我就和比我小的玩儿,我当时带着我们院的小子们——比我大的、比我小的,都一起满院子疯跑,有不嫌弃我们的小女孩儿也跟我们一起跑。”

    秋辞很好奇:“你们就是跑来跑去吗?”

    盛席扉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,“也不全是,有时候也做游戏,不过小时候的游戏也就是跑来跑去,再大一点就打球。”

    “篮球?”

    “对,你也打篮球?”盛席扉觉得他猜得准。

    秋辞摇头。

    盛席扉替他可惜,“你要是住我们院儿,你肯定也打篮球了,当时我们院儿的男生都打篮球。”

    秋辞想起他的空气投篮。

    盛席扉看到秋辞忽然笑了,原来不是礼节式地微笑时,他的眼睛会弯起来;原来真有人笑起来会像语文课本里的比喻句,“像一对弯弯的月牙”。

    盛席扉不由扬起了眉,睁大了眼睛,像抓住一丝解题的灵光。紧接着,他就被浓烈的倦意袭击了,昏头昏脑地打了个哈欠。秋辞脸上犹有笑意,微微往后仰了下身子,要离他这个哈欠远一些。盛席扉被他这动作弄得十分不好意思,用力揉了揉鼻子,把第二个哈欠揉回去了。

    “你睡吧,我帮你盯着。我来回路上就要五个小时了,在这儿多待一会儿才划算。而且我本来就是想来帮忙的。”

    盛席扉更不好意思了,可又觉得他说得在理,便又是连番道谢。他也是实在支撑不住了,铺天盖地的困劲儿来得太猛,他这辈子没这么困过,身体刚碰到柔软的被褥就立刻迫不及待地躺下去。

    秋辞垂眸看着他闭上眼,第二下呼吸时就已经睡着了。

    秋辞见他手脚都露在薄被外面,不确定他会不会冷,转头看别的打地铺的家属,在睡觉的都整个盖着被子或毯子,便弯下腰小心地拎起被角,把盛席扉的手和脚都盖进去,之后便取出笔记本电脑,坐在椅子上工作起来。

    大概过了两个小时,有护士出来,问:“5号床的家属还在不在?”

    秋辞刚要应声,盛席扉便从地上跳起来,像军训答到似的洪亮地一声:“在!”秋辞的余光看到有睡着的家属被他吵醒了,往这边看看又木然地躺回去。

    护士对盛席扉说,他父亲情况稳定了,可以转去普通病房了,让他赶紧去楼上排队,什么时候排到床位什么时候就能转上去。

    盛席扉激动地回头看了秋辞一眼,秋辞也很激动,把电脑放到旁边的座位上,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盛席扉同护士确认了注意事项,拔腿便往外跑去。他跑出两步又停下来,回过头,秋辞冲他扬扬手,“你去吧,我在这儿守着!”

    盛席扉“哎!”了一声,这才迈着长腿跑远了。总是匆忙的护士还没走,和秋辞一起看那个似乎是唯一一个没有被重症室打垮的背影,笑着对秋辞说:“跑真快。”

    秋辞也笑了,心想,看来小时候总是跑来跑去是有用的。

    第12章 心悸

    开车回去的路上,秋辞脑子里放ppt一样地回想医院里的事。

    他觉得盛席扉真是一个运气好的人,所以他生在徐东霞的家里也能以为家庭幸福,去楼上跑了一圈,就真等来一个床位。

    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准备不够充分,普通病房里需要很多物品。盛席扉舍不得打扰母亲睡觉,也不知道叫哪个亲戚过来能少生事端。那时秋辞挺身而出,说:“席扉,我去买吧。”

    他去医院外的超市买了毛巾、成人纸尿裤之类的用品,还顺便带回来三份粥,为盛席扉解决了大难题。当时他跑来跑去也觉得累,这会儿想起来却最介意:“原来我一直在喊他的first name.”

    他是通过护士喊病人的名字和病人床尾的挂牌明白的,“席扉”的父亲叫盛国强,所以“席扉”是“盛席扉”。当时他脸上滚烫,也不知道一直被亲切称呼的那个有没有看出端倪。

    他还介意自己引用了古诗。不应该提李白和陶渊明。但实际上,更正确的不应该是不提李白和陶渊明,而是提了就提了,没什么了不起。

    他还不自觉撒了谎。

    离开前,盛席扉问他:“你是回家还是回北京?”这提醒了他,在这个城市他也应当有个家,便虚伪地回答:“回家,明天早点出发回北京,还能避开高峰期。”真是一个多余的谎言。

    秋辞明白自己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他和盛席扉点了一样的海鲜粥,他当时也觉得巧,现在却又想,是不是因为上一次吃饭时留意到他爱吃海鲜,所以自己下意识就先选了海鲜粥?

    盛席扉一碗粥吃得飞快,吃完以后那碗素粥都还没凉,他就半勺半勺地舀起来,送到唇前吹吹,再喂给父亲。

    秋辞自己的粥吃得很慢,一边吃一边看着他,想起他的父亲刚被从重症室里推出来时,那双深眼窝的眼里立刻湿了,紧紧捧住父亲没有输液的那只手。他们跟着病床进到电梯里,父亲躺在病床上,费力地问:“累不累?”一句话问了半分钟。盛席扉一直弯着腰,把耳朵贴在父亲嘴边,耐心地等他哆嗦着说完最后一个字,然后笑着说:“不累!我刚在外面铺了床,睡过一觉了。”

    同病房里一共有四个病人,有个病人一直呓语,有个病人一直狂躁,盛席扉的父亲一直呻吟,他的意识不是特别清醒,仍有些糊涂。

    家属们的疲惫是从内里透出来,最后浮到脸上。盛席扉的疲惫只限于眼底的黑眼圈,握着父亲的手,在父亲没那么痛苦时不停说着鼓励的话。说得多了,连秋辞都信了,他们马上就能转去北京最好的康复医院,用不了多久就能下地走路,恢复到与从前没什么两样。

    秋辞又想起别的床的护工来给病人拍痰、翻身的时候,盛席扉都认真地看着。他也买了护工服务,但是来的护工手重,他接受不了,就自己来,轻轻地搬动父亲的胳膊、腿、胳膊,就将父亲侧过身来,然后一边给父亲盖被子一边对秋辞说:“两个小时就得翻一次,卧床病人容易长褥疮,特受罪。”

    秋辞虚心点头,假装这些知识对自己也有用。

    他又想起自己拎着一大包东西和三份粥回到重症室外的走廊时,看到盛席扉正坐在椅子上,躬着腰聚精会神地盯着手机,像是在看视频。

    他觉得奇怪,走近了才发现,原来是在学习如何照顾病人。

    他走到盛席扉跟前,对方才发现他,赶紧站起来从他手里接过东西。当时两人离得那么近,秋辞闻了一路的药品味和人身上的味,骤然闻到盛席扉下巴洁完面后清新的香味。

    两人隔了一个座位坐下,盛席扉继续看教学视频,察觉到秋辞的视线,就挪过来,把手机放到两人中间和他分享屏幕,同时不好意思地解释:“我爸病得太突然,这几天又一直特别乱,没想起来要学一学……希望临时抱佛脚能有用。”当时秋辞的胳膊一直挨着他的胳膊。

    秋辞这会儿开着车,想起这些,更整体地勾勒出盛席扉当时的样子。从他当时的视角先看到他皱着眉的侧脸,然后是杵在下巴上的手,两条腿对椅子来说太长,大腿和小腿折成锐角。

    就像那个名叫《沉思者》的雕塑,现代的表现手法,延续古典审美,是从古希腊时期就定下的高要求:要同时兼具智慧的头脑和强健的体魄。

    秋辞又想起他给盛席扉送被子那次,盛席扉穿着跨栏背心和篮球裤跑过来。他们说话时,他的余光瞟到盛席扉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。盛席扉抱着被子离开时,他又看到他被衣服覆盖的宽背和露在外面的小腿的肌腱。

    和他靠在一起的手臂就是这副强健的身体的手臂。

    秋辞已经完全确定自己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他确实有些意外,因为实在太突然,地点也不合适。但似乎又不用太惊讶,因为他了解自己,早就预见到自己会被什么样的人吸引,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。

    他又想起他们跟着盛席扉父亲的病床离开重症室时,那些席地坐卧的家属们羡慕地目送他们。他还想起他拎着东西回去时,在楼梯拐角看到一个对着墙呜咽的男人。

    他同情他们,却也羡慕他们,他甚至羡慕那些躺在重症室之内的病人们。他可怜他们受苦,却也羡慕他们能被人牵累,也能有人去牵累。

    一张病床加上医生护士再加上唯一的真正的家属,电梯里似乎就满了。他站在外面犹豫要不要进去。盛席扉抬头看眼电梯的载重提示,伸手将他拉了进去。

    当时恰是秋辞心灵最脆弱的时刻,盛席扉握着他的手臂将他拉进去,眼睛望着他的眼睛,似乎是看出他因距离病与死太近而心灵脆弱,眼神霎时温柔起来,像牵了一根细细的线,将他缠起来。

    所以他总是谨慎地与人保持距离,因为他知道自己缺什么,并因此太把别人的好当回事。

    仅仅因为吃过盛席扉父亲亲手做的一顿饭,又得他一番指教学习养花,他就无法说服自己这只是一系列偶然事件导致的偶然结果。

    一顿饭和几句话就让他必须得跑这么一趟,为亲眼看到这顿饭和这几句话的主人能呼吸、能说话而感到欣喜,也为他头上的纱布和因为手术变了形的颅骨而痛心。今天甚至不是周日,他以前生病都不请假,今天却请了一整天的假。

    而盛席扉的“好”对他而言那么显而易见。他统共只见过盛席扉三次,如果算上高中那次,是四次。每一次见都能在他身上发现新的好,简直就是“好”的源泉,更让人担心那其实是“好”的无底洞。

    可再好也是徐东霞的儿子,何况还是个男人。

    他不是把crush当爱情的浪漫性格,张虞伶与他说爱情时,他的内心毫无触动。

    他只把自己胳膊碰到盛席扉的胳膊的瞬间形容为“悸动”,而非“心动”。不是心脏乱跳乱动,而是夜里咖啡喝多了,胸腔里轻微的心悸。这是生理与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,与时间和环境有关,与荷尔蒙有关,还和最近压力开始大起来有关。

    他已经把一整件事分析完毕,正好接下来的路不再需要导航避堵,便切换到国际广播app,专心听起新闻来。

    第13章 房子

    下班时,秋辞和几个互不认识的同事坐电梯。公司大,同事之间相互不认识,但同层的经常遇到,也算面熟,便聊起天。

    一人说:“你们听说了吗,承做又有人崩溃了。”

    有人问: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对方耸下肩,脸色有几分物伤其类,“好像是个分析师,压力太大了吧。”

    秋辞听他们聊那个同事在上班时忽然情绪失控,把自己前后的屏幕都给摔坏了。几人感叹,做这一行学会放松和学会工作一样重要。秋辞在心里盘算着,他也该放松一下了,否则也要出问题。有关盛席扉的事就是提醒。

    他曾经有一个同伴,名叫leon,是他美国读大学时的同学,也是华人,移二代。

    那时秋辞比现在小好几岁,自控力还差一些,不小心在手腕上留下印子,盖不住,被leon看到了。作为同好,对方一眼就明白他的痕迹是怎么弄出来的,下课后便约他喝咖啡,直截了当地问:“你是不是——”上下嘴唇碰到一起,像是马上要发出一个b或者p,但leon察言观色,对着秋辞强作镇定的眼睛,改用汉语:“你是不是和我一样,也是绳艺爱好者?”

    秋辞从没想过找伴,也没进过圈子。在他的理解中,所谓“圈子”就是一个隐形的社团。秋辞知道自己的爱好与多数社团成员不同,不同就会导致歧视,和他们在圈子以外会受到歧视是同一个道理。

    秋辞对绳子的用法极其无聊。